我的十五部影集清單。 (Sci-Fi & War part)



應Yvonne和Alfa之邀,來列出我的十五部影集清單。雖然嗜電影如我,列出最愛的十五部影集卻比十五部電影還要容易上太多太多了。

粗體表示遲遲無法從中畢業的作品。



【Sci-Fi】

Doctor Who (2005- ):

如果你能夠忍受BBC那落後好萊塢約莫10年科技的CG動畫,如果你對時空機器、星際旅行、縱橫歷史有著熱烈的興趣,你可以試試Doctor Who,BBC超越50年的老牌科幻影集。

主角是個開著有著藍色電話亭外觀時空機、擁有兩副循環系統的外星瘋子。他自稱"The Doctor",而當你問出"Doctor who?"時,絕對可以想見博士臉上經典的表情!和博士一起旅行很簡單,首先你要有善良的心(否則會被他扔回地球)、冒險犯難的精神,還有一雙跑很快的腿和足夠的好運!

當肉體不堪使用時,博士可以重生,而此後面貌、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每一個重生,都是翻開新的一頁。每個博士迷心目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博士,或許當你也在電視前坐下、墜入Doctor Who的新世界後,也會找到屬於你的博士。


Torchwood (2006-2009; 我不承認有第四季啦啦啦):


愛上了Ianto,所以我把Torchwood列入了名單。

身為一個老牌影集的衍生劇,Torchwood在Doctor Who的光環之下,試圖開啟在閤家觀賞的本劇中礙於尺度而不能討論的議題。

由時空定點Jack Harkness所領軍,Torchwood的Cardiff支部小隊,編制雖小人員卻各有所長:電腦天才工程師、醫師、外勤與內勤檔案員兼管家。也因為故事環繞著擁有不死之身的Jack發生,不可避免地探討了人類對於死亡經驗與死後世界的設想與觀點。 有天堂或者地獄存在?有來生?還是其實只是無邊無際的「虛空」?Torchwood給予的概念令人感覺哀傷和悵然。

Ianto Jones,這個在首集毫不起眼的檔案管理員兼打雜茶水小弟大概是我最愛的角色排行前三。Ianto愛Jack,無庸置疑,但身為一個從沒有員工能夠活到退休的Torchwood職員,他可預期的短暫生命在永生不死的Jack、浩瀚的宇宙與無盡的時間洪流之前,顯得如此渺小,而他卻義無反顧地去愛、去擁抱了。他為Jack而成長,而這個成長是驚人的;從一個專職內勤到最後能和Jack並肩面對巨大的地球威脅,Ianto的美與光輝鑄成了我對這部影集的喜愛。

謝謝Gareth David-Lloyd演活了Ianto的狡黠、果敢與深情。


In The Flesh (2013- ):


BBC3年度大作。藉由殭屍題材探討社會歧視,談被歧視者在被「再社會化」後,該如何在接受自己與被社會接納之間取得平衡。

他們介在生死之間,不能進食也不會痊癒。他們化妝、他們注射藥品、用各種手段讓自己看起來與「正常人」無異,好讓大眾能夠放下成見再度擁抱他們。只是,芥蒂一直都存在、就深埋在每個人的心中,不死者或者活人的。從冷漠以對,到冷嘲熱諷,到暴力相向,甚至是蓄意謀殺;人們迫害、屠殺「與己不同者」,歷史早就告訴過我們很太多次了,只是我們仍不斷在重蹈覆轍罷。

他們死了,他們又活了。他們還能感受,他們還能愛。能感受能愛,所以還活著,又或者,因為能感受能愛,你又豈能說他們「並非活著」?


Firefly (2002-2003):


在一個人類開始星際間旅行的時代,中文和英文成為國際間交流的主要語言,人們在星球與星球之間貿易、通商。艦長Malcolm Reynolds和他的船員們在宇宙中四海為家,為了養活一船大小他們什麼活都接,凡舉偷渡、打劫、合法運輸或是載客(然後就接到了一些奇奇怪怪但最後反而成為一家人的乘客);漂泊遊蕩的流浪感帶著美國淘金年代的西部風格,劇中角色也因為要順應潮流而時不時會忽然冒出一句文法全不對的憋腳中文(基本上都是些莫名其妙的髒話,但我特別喜歡他們喊River或Kaylee「妹妹」,有種寵溺的親暱感)。

以寧靜號為家的艦長、果敢忠誠的副艦長、幽默感絕佳的駕駛、靈巧聰慧的技師,還有現實愛財的保安,外帶幾位神秘的乘客:嫻淑名媛、老好人牧師、妹控首都外科醫師與隨時都像在神遊的十七歲小天才;譜寫出一段浩瀚宇宙中小小太空船上九個人相依為命的故事。

Love keeps her in the air when she oughta fall down, tells you she's hurtin' 'fore she keens. Makes her a home.
愛,能讓她在該墜落之時翱翔,能讓你在她嚎啕以前就知曉她受了傷;讓她成為一個家。

(雖然是出現在電影版裡,卻是我最愛的對白)

Firefly的劇本細膩但不拖泥帶水,試圖用文火燉出一段科幻傳說,可惜電視台不看好,大刀一揮,就把太多來不及訴說的故事一把斬斷;即便如此,在Firefly短暫的15集生命以及在2005年應廣大影迷要求之下推出的電影Serenity裡,已能一窺Joss Whedon眼中迷人的星際世界。


Black Mirror (2011- ):


其實我還沒看完這部;無法說愛到骨子裡,但諷刺感沉重的不得不推。

被綁匪勒索與豬性交的首相、耗盡畢生積蓄站上選秀舞台卻被迫淪為色情女星、面對彼此卻必須藉由機器回憶曾有激情的夫妻。

科技與人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只是,人性真的是良善的、會因科技而更美麼?




【War】

Generation Kill (2008):


「在美國那些人哪,大概會覺得伊拉克是個危險的國家。要是我站起來,我可能會掛掉,但對我們來說,待在這些輪子後面就很安全;所以對我們來說,伊拉克是個安全的國家。你覺得安全嗎?是吧你看,所以安全是一種相對的概念。」

Nathaniel Fick,又是一個我愛上這部影集的理由。面對好大喜功的長官、沒帶腦子的上級,要把手下二十二個偵查海陸完好無損地帶回,還被硬塞了一個求生技能菜鳥不如、需要照料的滾石記者到排中,Fick中尉真的,很忙。

身為HBO戰爭三部曲,有別於另外兩部以二戰為題材的作品,GK描寫的是美軍入侵伊拉克的現代戰爭,他們擁有更猛烈的武器砲火、更先進的設備運輸,但同樣也面臨物資缺乏的問題:穿著叢林迷彩進攻沙漠國家、電池不足導致夜視鏡無法使用,弄丟補給車以至於所有人淪落到一天一餐還是該死的MRE,LT還得去隔壁RCT-1騙一瓶機槍潤滑油來哺育排上的首席機槍。

除去一些槍林彈雨,輕鬆一點,你可以把這部看作美軍的伊拉克公路之旅;只是越到後期,越能感受到在戰區裡,端著槍的這些軍人他們心裡對於任務本身的巨大矛盾。強大的軍事火力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毀滅,空中支援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包括毫無威脅的小村落、夜光反射的沙丘,還有我方所在地之外200米;不停改變卻沒有彈性的ROE(交戰規則)導致誤放武裝敢死隊、誤殺孩童、平民。層層交疊的質疑和茫然不斷累積,「你以為給他們一些米和巧克力棒就能彌補這些事情了?」

「他說他很抱歉,他只是想知道能不能帶回他女兒的遺體。」
「他說他很抱歉?我們才他媽的剛殺死了他女兒。」
「阿拉伯人不像你們那樣表達哀傷。」


外號冰人的小隊長Brad Colbert站在巴格達的民宅花園裡,試圖拆除一顆未爆彈,一旁有孩童在玩耍觀望。在城市臨時急救站裡不斷診治平民與小孩手邊資源卻嚴重短缺的Doc Ryan。
So many need help, so little they can do.

「謝謝你,大兵,謝謝你們允許我通行過我們國家裡屬於我們的道路。」
「不好意思?」
「你們美國人為什麼在這裡?」
「我們想來幫助你們,女士。」
「你知道嗎,我來自巴格達,那是座美麗的城市,但你們卻在轟炸它。這樣叫做幫助我們嗎?這是座非常美麗的國家。我們的總統是個白癡,或許你們是來解放我們的沒錯,我不曉得,但因為石油,這一切顯得更像是場侵略。」


整個行動的正當性越來越模糊,就連原本相信自己「在做對的事情」的海陸,慢慢地都動搖了。

究竟,戰爭帶來了什麼,又遺留下了什麼?


因為GK,我認識了一群很棒很特別、足以結交一世的女生好友,而這份禮物我會珍惜一輩子。



Band of Brothers (2001):


HBO戰爭三部曲第一部。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101空降師506團2營E連在歐洲戰場發生的故事。每一集以一位中心人物作為主視角,慢慢帶出故事線。

要說部隊裡有哪個職務最容易讓我淪陷,那當屬冲在第一線,當別人都忙著尋找掩護,他們卻是聽到那聲聲撕心裂肺大吼的"Medic"就得不顧一切地拔腿狂奔衝向受傷目標的醫護官和醫護兵。這也是為什麼我深陷第六集的Bastogne之役久久無法自拔的原因。

"Oh Lord, grant that I shall never seek so much to be consoled as to console, to be understood as to understand, or to be loved as to love with all my heart."

失魂般地在樹林步行穿梭。Doc Roe揹著空空的急救包,在前線挨坑挨洞逐處搜刮剪刀和嗎啡,同時檢察關切每個人的健康狀況,提醒同袍注意身體。

太多人需要救援,太多人救不回來。為了和弟兄們保持距離,他獨自坐在邊緣,他不和大夥混在一起,他不喊每個人的暱稱,只因為不知道接下來哪一刻他就要將手伸進對方湧著血的肚子;和你手下的人太有感情對於醫護兵來說不是件好事。

太多人需要救援,太多人救不回來。那些不斷在懷裡失去的靈魂,變成重量,壓在他肩上。上臂的紅十字紋章此時看起來如此扎眼刺目。

因為後送傷兵,他認識了Renee。她如同燭光般照亮了他的陰影。一塊她給的巧克力他捨不得吃,收在懷裡,在休息時拿出來嗅聞。但她的光火是如此短暫,轉眼,只留下一塊藍色方巾給他。最後在短暫地猶豫後,被他撕開用來包紮Babe因為叫他而被扎傷的手掌。

太多人需要救援,太多人救不回來。在天寒地凍的冰天雪地之中,滾燙的鮮血和眼淚是一起流的。

'Men, it's been a long war, it's been a tough war. You've fought bravely, proudly for your country. You're a special group. You've found in one another a bond, that exists only in combat, among brothers. You've shared foxholes, held each other in dire moments. You've seen death and suffered together. I'm proud to have served with each and every one of you. You all deserve long and happy lives in peace.'
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也是一場艱苦的戰爭。你們英勇並且驕傲地為祖國作戰,你們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緊密相連,這樣的情誼存在也只存在於戰鬥中。像兄弟一樣,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時刻彼此互相扶持,你們共同面對死亡,一同接受磨難。最後,我想說的是,我為能夠與你們每個人共同服役而感到驕傲。你們有權享受永遠快樂而和平的生活。



【Drama/Detective】

Life on Mars (2006-2007):


When you can feel, then you're alive. When you don't feel, you're not.
你若能感受,你就是活著。反之則否。


DCI Sam Tylar從2006的一場車禍後醒來,發現自己身在1973,那年他本該只有4歲;他的職位從DCI降級成了DI,上司變成了專制蠻橫的Gene Hunt。1973年,一個充斥著歧視、偏見,缺乏科學證據觀念,問話用拳頭,辦案靠直覺,收賄栽贓樣樣來;這裡的一切都和Sam的認知相去甚遠,彷彿他降落到另一顆星球--在火星上生活。

他來自2006,也來自Hyde;但是這兩個地點的框架卻如此模糊不清,而他所學到的、存在他腦海中,他行事的依據與法則卻全都源自這兩處。

Home這個概念,被定義在遙遠的那一端。Sam無法觸摸到,甚至無法與之聯繫;但是那些來自所謂「家」的干擾卻一再地反覆出現,鼓勵他、測試他,請求他不要放棄希望。

Sam在1973,努力生存,也努力找尋機會回家,回到他的2006。
Sam在適應,也在改變。試著改變環境,也試著為環境改變自己。
到底哪裡是真的,哪裡是假的?哪裡是家?哪裡是夢?
兩個世界,只有一方才是歸屬之處。

你還活著嗎?你真的活著嗎?或是你還在夢裡?清醒的嗎?醒來真正意味著活著嗎?什麼又是活著?

整個故事以Sam的視角出發,觀眾們看不見Sam認知外發生的事。我們就是Sam,就是他在1973的隱形夥伴,他的情緒深深影響著觀看影集的我們,帶著我們感受他的迷惘、惶恐、震驚、失落或是無力;非常偶爾,當Sam感覺到絲毫的快樂,忽然整個畫面也像撥雲見日那般開闊起來,即便如此短暫。這部是我愛上John Simm的結緣作品;很難不為他細膩的演技動容。


TBC 其他待續 2014.11.25

0 回應:

www.flickr.com
Speechless。少言's 201001。北島冬日 photoset Speechless。少言's 201001。北島冬日 photoset
I'm done here, truly.

我珍惜這裡的每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