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到上海來吃一茶一座?」
「是呀,怎麼了?」
「一茶一座不是台灣人開的?」
對著L大驚小怪的語調,我才發現原來我在上海的第一餐仍然落入台灣人手裡。事實上,我想我並不是這麼介意,雖然說難得踏出國門,用盡全力品嚐異國美食是人之常情,但對於我這個凡事漫不經心的人來說,反正食物都進了肚子裡,與其後悔,倒不如繼續旅程,看看還有什麼其他好吃的食點。
反正,台灣也沒有一茶一座。
台灣人的適應力好像很強,到哪裡都能生存。移民社會最有趣的一點就是原鄉味。美國中國城裡招牌全是中文,讓人剎時間以為自己又回到了中國。但是,本身就是屬於移民社會的台灣,什麼才是屬於自己的特色味道?
翻開菜單的瞬間,我壓根兒沒想到這會是一家台灣投資的餐廳,裡面的菜色就像普通的都會飲食--單點、套餐、比外面價格偏高的茶飲點心。就如同已經都會化的每座城市,上海也好,台北也好,提供給有經濟能力能夠負擔得起稍昂貴的氣氛和商業午餐的中產白領階級。
就像台灣。不,應該說,就是城市。
這就是它的特色,當工商業起飛後,國際文化界線變容易變得模糊。精緻的白色瓷器,透明的水杯,微涼的空調,舒服的座椅。一家餐廳提供從泰國到德國,從亞洲到歐美,全世界縮的小小的擠在幾頁菜單上,隨手一翻,你又繞過了地球半圈。很符合現代人講求快速的需求。
但是在一茶一座裡卻盡是閒情。
那當然,手指一順就是半個世界,都掌握在手下了,還需擔心些什麼?就像台灣城市中男男女女難得的午後閒情。泡壺茶,窩在自己舒服的最座位上,對著筆記型電腦或上網寫Blog,或將自己的故事一個字一個字敲入銀幕。至種情景彷彿病毒蔓延,將那杯清茗換成拿鐵,沙發代成臨窗個人座,轉眼你已在Starbucks裡,對著原文書琢磨自己期末考的題目。
都市寂寞的閒情。
我啜了一口白瓷杯裡的茶。放眼望去,客人普遍是70'到90'的,像我這麼小的姑娘倒也算是少數。畢竟學生的生活作息太固定,經濟也不允許常常在這種店裡閒坐一下午。當然大學研究生另外。
45-55 RMB不等的套餐組合(依價格3項-4項不等),份量對於男孩子而言可能嫌少,但是對女孩子來說絕對足夠。可惜的是,飲料得另外加點。口味確實與台灣的鹹淡差異不大,也或許,由我這個舌頭麻木的人來評論一點也不準確。
「所以呢,所以呢?有沒有吃到比較道地的口味?」
「好吧,我爹說牛肉麵吃起來很親切。」
2008.6.17
--
在旗艦上被上海人抗議「出國」兩字。所謂文化差異,嘖。
台灣人的閒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www.flickr.com
|
0 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