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

  依舊是那2500平方公分的範圍,左右一榻榻的書如檻欄般困住我,於這小小的書桌。又是為了段考而奮鬥,這樣的光景從上了初中後就月月得經歷一次。燈影搖晃著。眼前那本書叫文化基本教材,中國博大精深三千年精華:儒家學說。這向來被視為中國人的驕傲,也鮮少人會去評判反駁其中道理。然,則此中真字字金言麼?

  特別是孟子,這人說話總自以為是。怎麼說呢?當學生問他為何昨日齊國的百金不收,卻收宋、薛的七十金、五十金?他回答,在齊國時沒有名義。好個沒有「名義」啊,將自己的責任推的一乾二淨。有了名義又如何,表面上貼了一條標籤,暗地裡人家正打著什麼主意,以捐助之名行收買之實,裹著謊騙你收下,結果難道不是殊途同歸,不過人家言語上多繞了個彎罷。拿著就拿著吧,承認自己的德行不盡完美又何妨?世界上畢竟沒有真聖人。如此找藉口(噢是的,儒家裡最愛找藉口又自以為是的只怕就是此人了,例如學生問他為何好辯?他在滔滔不絕又長篇大論後,說自己是為了要承接先聖來明道清夷,再說: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只是徒增後是對他的不解(別跟我說聖人都是孤獨的)和反感罷了。

  而孟子對於公孫衍、張儀的評價是: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先不管公孫衍、張儀是否真的一味順從君主,那句光是那句「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就足以看出古時性別歧視的嚴重,一向「傳統」的儒家思想更不用說了。

  男人(這樣說有人要抗議了,那我改一下,或許該說大部分的男人)很無恥。女人的「順從」難道不是你們教出來的?現在倒好,自己不承認,認為「不夠格」的「丈夫」就說他是行「妾婦之道」,名顯區分出男人上等,女人下等的界線。而就算一位女子做到居仁立禮行義,也依舊不能成為所謂「大丈夫」,為什麼?因為她是個女人,在儒家眼中永遠無法與男人平起平坐。

  可悲呀,哪一條生命不是女性哺餵出來的?從今日現代化較低的族群看來,最最早期的中國原本也應該是母系社會,只不過哪天某個男人掌了權後,就像希特勒打擊猶太人那樣,矮化女性地位。這一壓,女人三千年(甚至更久)不得翻身了。當范仲淹、柳宗元在感嘆自己遭逢貶官的同時,還有多少女人連學寫的機會都沒有,更遑逞考試、任官後再被貶官呢?也正因為女子無法受教育,從來只能「相夫教子」,中國千年文化歷史裡,參與的女性屈指可數。建安七子、初唐四傑、唐宋八大家、明初三大家、公安派……裡面哪一位是女人?不能讀、不能詩、不能文,多少女子才華被埋沒在中國男性沙文主義裡?

  翻開現在的歷史課本,最後一則(距離上一件不知道相隔多少年了)關於女性的是:英國婦女在一次大戰後取得投票權。課本封面上的「世界歷史」說來是個笑話──這是「歐美歷史」,不是「世界歷史」;這是「白人歷史」,不是「世界歷史」;這是「男人歷史」,不是「世界歷史」。而國文課本呢?除了現在女性作家,古文選課中沒有一篇是由女性書寫的。中國文學史的男女創作比例,依數學上的說法是──趨近於無限大。更可怕的是,還有某版本的課本選《獄中上母書》這篇男性沙文主義極為濃厚的文章作正式課文。作者不過十七歲,字裡行間卻透著能夠為君為父而亡卻自認不負母命的思想……由此可見該主義有多麼肆虐於中國社會了。

  男人是種可怕的動物啊,不論是東方西方的都一樣,太多紛擾因他們而起。對女人的方式像另一種帝國主義。(此風不可長啊!)三千年多少女人的付出被遺忘在歷史的洪海裡,因為沒有人幫她們記得,那些含辛茹苦,那些為國為家的憂慮擔心,那些曾在人間走過的痕跡。

  孟子的「大丈夫」又如何?不過是中國男性沙文主義下的產物。我不屑!我寧可安作我的「小女子」,以我自己的步伐走過這一生。



P.s 考試讀書讀到抓狂的產物……男生看到就算了哦……當小姑娘家發發牢騷……

1 回應:

少言 提到...

忽然看到這篇,發現自己的怨念深到一種無怨尤的地步...罵起孟子來那叫一個順口啊......現在嘴巴倒沒這麼利了(奇怪那個人跑到哪裡去了*搔頭*)
不知道何時才會再爆發一次...*莫明地興奮*

www.flickr.com
Speechless。少言's 201001。北島冬日 photoset Speechless。少言's 201001。北島冬日 photoset
I'm done here, truly.

我珍惜這裡的每一個字。